悦
读
娄
江
文化唯亭
千年文脉
展开剩余73%江南水韵
西瓜三吃
江南有童谣
西瓜藤,顺地爬
藤上开出小黄花
小黄花,结西瓜
绿皮红瓤甜又沙
西瓜,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,因从西域传入,故得西瓜之名。在我国古代,只有王公贵族、达官贵人才能享用。明清时代,西瓜被奉为水果贡品之首。
我小时候,农村里也有一些人种西瓜,并摇了船到街上卖。在那没有空调、没有电扇的年代,那些底色浓绿、条纹深黑、圆头圆脑的家伙就成了人们的“解暑神器”。到了大暑天,父亲便会给我们带两个西瓜回来,让我们尝尝鲜,解解暑。
那时,我家的老宅还没拆迁,院子里还有一口老井。水井里的井水冰凉冰凉的,就像是一个天然“冰箱”。大暑天,父亲将西瓜买回家后,就用绳络好一个悬于井中,到下午便将其吊上来食用。
父亲切西瓜有着自己独特的程序和特点,尤其是那擦拭刀的环节,更体现出了他的细致。切西瓜时,他会将西瓜端端正正放在桌子中央,摁定,再松开手,然后一手抄起菜刀,一手按住瓜,稳稳地切下蒂部那块皮。接着,用这块瓜皮反反复复擦拭刀,擦完了这一面,又擦那一面,而后将刀对准西瓜正中,不偏不倚,切成两半。这时,切开的西瓜就像劈开的一座“大山”,分两半瞬间倒下,一如汪曾祺所述:“一刀下去,咔嚓有声,凉气四溢,连眼睛都是凉的。”两个“半圆”红瓤尽现,“霜色”微露,各自躺在桌上醉汉似的摇摇晃晃。父亲加快动作,抓住一半,从正中“咔嚓”下去,如此,一分二,二分四,四分八……仰在桌面上。待父亲将刀一收,早就等候在边上的我们便赶紧伸手去拿,一家上下于是围坐在桌子边,“咔嚓咔嚓”大快朵颐。“下咽顿除烟火气,入齿便作冰雪声”,须臾间,只觉清清凉凉的汁水沁入五脏六腑,而后传遍全身,无比地酣畅淋漓。
我母亲是个非常节俭的人,就连这西瓜也提倡一瓜“三吃”,真可谓将“物尽其用”发挥到了极致。母亲有一道拿手菜,唤作“酱油瓜皮”。每次我们吃完瓜后,便将里面红色的瓜瓤挖干净,盛在一个干净碗里。剩下的瓜皮先削去外衣,将瓜皮削成细丝,加入适量食盐,腌制两、三个小时左右,而后挤去瓜皮中的盐水,再加入芝麻油、胡椒粉、老抽、醋,均匀搅拌,佐粥香脆可口。
盛在碗里的瓜瓤,一开始,是想吃就吃,尽量赶快吃。后来有了冰箱以后,一时半会儿吃不完,父亲灵机一动,就买回了一套棒冰制作模具,让我学做西瓜棒冰。这样,吃起来就特别解暑爽口。
至于剩下的籽呢,就用来炒西瓜子吃。只是因为我不喜欢吃这东西,也吃不来,在尝过一次之后,就不再关心了。而这“一瓜三吃”的事呢,则印象深刻。
发布于:北京市旗开网-炒股指杠杆平台-正规的股票平台-正规股票配资网站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